首页

冷柔女s视频

时间:2025-05-30 05:08:39 作者: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浏览量:83115

  【东盟专线】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中新社南宁5月29日电 (俞靖)5月29日,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揭牌仪式暨2025年中外儿童庆“六一”系列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少年代表与中国师生以非遗体验和友城交流为载体,共赴文化之约。

  此次活动以“童心同行 外事筑梦”为主题。活动上,“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正式揭牌,广西校方与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代表签署《国际友好学校协议》,该协议明确将在非遗手工技艺传承、教师研修、学生跨国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知道绣球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学生通过手工激发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副校长阮氏金莺表示,越南广宁省与广西人文相通,中方教学中重视本土文化,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希望以此平台为契机,邀中方赴越深度交流,助力越中学子增进情谊。

  在活动非遗共创展区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唐纯翠向海外学子展示壮族香囊“麽乜”缝制技艺。她介绍,壮族人有在端午节制作“麽乜”的习俗,寓意为吉祥平安,青少年们亲手将艾草等药材手工缝制进带有壮锦纹饰布料中,在透着药材香气的“麽乜”里,感受壮乡“非遗”魅力。

  活动中,中外青少年共同参观了广西国际友城展示厅,通过外事礼品和重要外事活动影像资料,了解广西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友好往来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已建立数十对国际友好学校,年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超百场。目前,广西正整合外事资源,致力于构建联通中越两国的跨国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让青少年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力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首次进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当前,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汇聚15幅宋代绘画真迹 “问羽”展在浙江杭州开幕

依托科技协同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取得突破。一是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成效明显。2023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亿元,较2014年增长约10.4倍。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重点承接平台持续发力,一大批汽车、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落户河北,截至2022年底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4万家。二是科技水平迅速提升。河北与京津共同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氢能、中医药、钒钛等领域技术攻关,构建起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创新体系。2023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保持全国前列,26家企业上榜全国民企研发投入500强。三是携手京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突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省市产业协同发展由疏解存量向共谋增量转变。河北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携手京津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23年,河北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18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

“碳”路先行|山西长治潞州区:探路转型发展 园区赋能跑出“加速度”

此次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巡展活动自3月22日启动,3月28日结束,巡展通过9个章节的图片展示与文字描述,全面展示红旗渠修建过程和丰富精神内涵,生动诠释红旗渠精神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二审维持原判

索斯亚拉高度认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他积极评价中国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对话与合作,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积极合作,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民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柬中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双方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并肩。

从黄河源到入海口 青海果洛牵手山东东营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

在强化协作联动方面,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信息联通、工作联动、人员联合,通过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刑有序衔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并会同青海省司法厅、省法院会签《关于加强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的规定》,明确通过信息共享、案情通报、联合检查、案件线索移送等方式,实现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有效衔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